首页 资讯 生活 400-633-4033
成都缘何成为“当代艺术第二城” 让艺术品走进生活
2014-05-14 16:52:28  |  新闻中心 蜀风艺文文化成都 

发展:“引导”+“自发”

尹宏说,分析成都的原创文化艺术产业,可以从艺术聚落这个“麻雀”开始解剖。与国内其他城市艺术聚落相比,成都的艺术聚落走的是“政府引导”和“市场自发”相结合的路子。政府和市场主体先行介入,联合艺术家统筹管理。蓝顶、浓园是依托都市近郊相对优越的生态环境和空间资源,西村是依托老城区区位优势,发挥民间资本的积极作用,引入知名艺术家,植入艺术原创资源。在形成之初,从根本上避免了北京宋庄艺术区、上海莫干山50号艺术区等采取“艺术家+租户”的模式下,曾经出现的艺术家被“挤出”的问题。

运营:自我循环累积

“从运营机制看,艺术聚落走的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尹宏说,蓝顶、浓园都建立了自己的美术馆,正在完善艺术产业的原创、展示、交易等关键链环。西村位于中心城区,依托商业、交通等区位优势,更加注重艺术品的交易环节,例如西村“艺术超市”。艺术家和运营商之间建立合作双赢的商业模式,基本都建立了自我循环累积的发展机制。

效应:促使城市转型

尹宏说,从城市效应看,成都艺术聚落的发展“走的是一条促使城市转型的路子”。这些艺术聚落创造并支撑了城市文化创意空间,既服务于城市功能的完善和经济增长,又促进城市空间的高效、集约、紧凑利用。通过这种典型的非均衡过程,吸引文化创意活动的内聚式发展,客观上推动了城市空间系统的拓展与重构,探索了一条适应性更强、更具有包容性的城市转型路径。

专家建议

形成城市品牌

提高成都艺术创意影响力

谈及对成都原创文化艺术产业发展的建议,尹宏说,未来我市原创文化产业思考的方向应该是“巩固前端、优化中端、延伸后端”,把艺术家、经纪人、评论家、收藏家等艺术创意行为主体,以及画廊、美术馆、拍卖行等展示交易平台,串接成完整的产业链。与此同时,要更加注重培育以产业关联为支撑的创意生态,形成网络化的产业媒介,既要形成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聚落品牌,更要形成城市品牌,提高成都艺术创意在全球创意经济中的能见度和影响力。

本文共5页 12345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王嘉
点击阅读更多【艺术】新闻
2015龙泉驿区文化艺术创客嘉年华在洛带镇中国艺库启动
成都艺术跨入数字化时代 3D美术馆让数字艺术更真实
成都市文化艺术机构艺术家当老师 带领孩子动手动眼
龙泉驿区市民艺术节在四川旅游学院盛大闭幕 秀出文艺范
澳大利亚当代艺术旅游团来成都开启艺术之旅
澳大利亚艺术展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开幕
为生活添彩 成都高新区举办第四届老年艺术节
成都缘何成为“当代艺术第二城” 让艺术品走进生活
[下篇文章] 成都天府人才行动 “孔雀”西南飞 有窝还得有养分
[上篇文章] 新都确定2014年十大民生工程 启动成青(金)路新都段改扩建和兴城大道西延线建设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