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家住金堂县清江镇的杨静和杨长虹就把田里晒干的秸秆搬上车,运到镇子里的食用菌养殖公司。“油菜秆,一吨150元。麦秆,一吨300元。”来回运了几趟,两个人的兜里都多了几百块钱。
以前,他们家里的秸秆还都是直接在地里烧掉了事。“知道有污染,可是这些秸秆堆在那儿没什么用处,做成农家肥要的时间太久,只好烧掉。”杨长虹给记者算着账,“现在镇上宣传、推广了不少秸秆的处理知识。秸秆自己留点儿,镇上给发了腐熟剂,两个月就能做成农家肥。剩下的秸秆卖给食用菌公司,可以赚点儿钱,污染也没有了。慢慢的,我们还能用上微生物复合肥,听说也是秸秆做的。”
这些堆积如山的秸秆将被加工成制作菌袋的材料,用于培养广受市场欢迎的姬松茸。使用后的渣子会被送到生物科技制品厂生产高效的微生物复合肥。伴随着管理的进步与技术手段的普及,秸秆也能变废为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