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自20世纪90年代,成都开始对历史文化名镇进行保护和开发,提出系列保护要求和整治措施,当时已有新繁、城厢、新都、临邛、崇阳、黄龙溪、安仁等7个镇被列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其后,其它古镇也进入保护和开发的序列,打造的一个方针是“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科学管理、协调发展”,大家都会聘请各路专家,对本地古镇的保护、发展以及旅游开发等作出全面而详细的规划。而由于各镇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传统上的差异,在规划和整治的具体内容上,又有所不同。
从保护的角度来看,对于众多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均严格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以及“修旧如故”的原则。同时,扩大保护范围,确定为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和风貌协调区三大区域。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一些古镇历史文化街区已经成熟。深入各个古镇,不仅能看到物质的形态:有形的民居建筑、宗祠、书院、寺庙、码头、茶楼、酒肆、道路、桥梁以及古树名木,还能感受到非物质文化的厚重:民间歌谣、民间灯舞、戏曲坐唱、传统工艺、农事节庆、交易方式等。
还有一些古镇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空间。比如安仁古镇,凭借其良好的文博基础,目前已从“古镇文化游”大步跨进文博游,拟在几年内打造成世界级的博物馆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