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成都画廊群体转型现代经营模式量身定做定向营销
2014-06-04 14:05:56  |  新闻中心 蜀风艺文文化成都 

“如果把画廊经营成为艺术品卖场,那么它注定是失败的。画廊必须培育自己的艺术家。”王民平直言,画廊与服装店不同,它应该赚的是“画家的未来”,而不是仅看重作品转手后的中间差价。可喜的是,成都的画廊已纷纷开始尝试转型发展。不少画廊从最开始的传统“画店”式艺术品销售形式,转入现代经营模式。

作为成都书画老字号,诗婢家较早地开始尝试走多元化产业道路,打破业态单一现状,开拓了多元化的画廊新时代。成都诗婢家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成都画廊协会会长柏优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正凭自己独到的艺术眼力,挖掘发现一批有潜质的画家,或与之签约,专为画廊作画;或运用办展览、组织研讨会等形式,扩大艺术家的影响力。

量身定做定向营销

做汽配生意的肖先生爱好艺术,平时也做书画收藏。对书画艺术不是很懂行的他收藏作品大多靠人“掌眼”。他每次买作品都是怀着一颗忐忑的心,不是害怕买到赝品,就是担心买贵了。“现在我常参加艺术品鉴会。这些品鉴会都是根据藏家爱好量身定做的。在这些活动中,我不仅书画收藏知识进步很快,还下手收藏到了几张精品。真的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以前展览是画廊推广画家、销售作品的重要形式,但“好酒也怕巷子深”,好作品不一定就能在展览上被好藏家发现。“定向营销”顺理成章地成为如今成都画廊的创新好戏。艺术品鉴会、艺术沙龙等形式的艺术作品定向营销方式,成为目前成都艺术市场的营销新方式。这样的活动为藏家量身定做,针对不同藏家推荐不同的艺术家的作品。同时,这些活动让藏家与艺术家面对面交流艺术理念,使藏家对作品的内涵与收藏价值有更深入的了解,因而深受藏家追捧。诗婢家就曾举办过陈万福、霍嘉顺、罗原等艺术新星的艺术品鉴会,向藏家推荐本土艺术有潜力的未来之星;宽云则为叶瑞琨、魏学峰等名家举办过艺术沙龙,让名家作品在市场上更广泛流通。

本文共3页 123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王嘉
点击阅读更多【成都画廊】新闻
成都画廊群体转型现代经营模式量身定做定向营销
[下篇文章] 第八届四川互联网大会周六在成都新会展娇子国际会议中心召开
[上篇文章] 成都先导药物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进:带着技术和人才回蓉创业建立我国首个“药物种子库”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