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平乐双桥南方丝路起天府 上里古桥茶马古驿水墨意
2014-06-14 23:16:04  |  新闻中心 蜀风艺文文化成都 

四川古桥形式多种多样,加上不同地域文化和不同时代印记,赋予了古桥丰富的文化特征。在四川众多的古镇中,古桥是不可或缺的景观,甚至成为古镇的标志和风景的焦点。

平乐双桥 南方丝路起天府

天府是成都平原的胎记,是水利灌溉下农耕富庶的范例。今天,最能展示天府记忆的古镇可能首推平乐。作为南方丝绸之路西出成都的第一站,继续前行就开始翻山越岭,远离了天府的富庶,颇有些“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同感。如今的平乐,最有代表性的景观,就是一江分三水的水景和古镇上下的两座桥梁。

白沫江水进入古镇前在黄金堰一分为三,按中国古代风水说法,河流进古镇后的出口称为下水口,水象征财富,下水口应有重要建筑(桥或者塔)锁住,才能防止财气外流。平乐的乐善桥就是风水意义上的镇桥。

乐善桥建于清同治元年(1861年),由乡贤周潼宣、张大宾等人出资修建。七年采石,到竣工整整花了十年时间。桥分七孔,为桃形,总长120米,高16.6米,宽10米,是四川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石拱桥,称为“邛南第一桥”。红砂石的桥身与江边的百年古榕树组成了平乐的标志性景观。

乐善桥的桥墩异常坚固,呈船形朝向上游,客观上利于泄洪,减轻洪水对桥的冲击,从而保护桥梁。文化上具有镇水意愿,民间认为在河上架桥是对水神或水妖的挑战,因为有了桥,水妖们将不再能够轻而易举地获得人畜作为牺牲,因而兴风作浪。为了镇杀水妖,将桥墩砌成船形,上面压着重石,寓意消除水患,财富平安。乐善桥的“乐善”之举方便了交通,桥头两侧的居民倚桥而市,成为繁忙的商业空间和重要的旅游景点。

本文共2页 12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李智超 李小
点击阅读更多【古桥】新闻
平乐双桥南方丝路起天府 上里古桥茶马古驿水墨意
四川古桥数目众多蜀中古桥 中国桥梁博物馆
[下篇文章] 谢伟《川园子》:在川派园林里安放身心
[上篇文章] 四川古桥数目众多蜀中古桥 中国桥梁博物馆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