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项目启动之初,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专业垃圾箱等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用户基数不够大,垃圾回收所得收益一直无法支持企业正常运转。
对此,汪剑超表示,用户覆盖在五万户以上,公司才能达到盈亏平衡。所以在成立初期,规模总量上不去,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2011年,成都市锦江区开始试点垃圾分类,政府公开招标环保企业参与垃圾分类,经过比较选择,锦江区政府决定继续由这家企业运作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同时政府给予企业一定的扶持。
成都市城市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锦江区实行第一年垃圾分类覆盖两万户,每一户补贴25元;第二年覆盖5万户,每户补贴15元;第三年扩大到8万户,每户补贴9元的方式,寻求企业盈亏的平衡点。
今年是试点的第三年,截止到上半年,成都市锦江区垃圾贴二维码分类回收工作已经覆盖了170多个物业小区的63000多户居民。企业也实现了盈亏平衡。
而市民的参与度越高,环保企业的盈利也就越高。成都市预计在2017年,将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扩大到全市范围,到2020年全面实现垃圾分类。(综合2014年7月5日央视财经频道、新闻频道,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