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投入,每月返息、到期归还本金”,是大多数民间理财机构的操作模式,“每个月就像领工资一样”成为他们诱人的宣传语,也的确吸引到一些中老年人。60多岁的王大妈告诉记者,自己每月除了不到1000元的社保养老金没有其他收入,生活费都要靠儿女来补给,“我把我的五万块积蓄投进去,每个月多一份收入,就不给子女添负担了。”这是包括王大妈在内的大多数中老年人最朴素的想法,却被这些从事非法集资活动的民间理财机构钻了空子。
免费午餐背后往往是陷阱
据介绍,目前在工商登记备案经营范围为“从事投(融)资理财信息咨询”的公司当中,除部分公司按照核定营业范围开展信息咨询服务外,大多数公司主要从事资金中介业务,并且参与信用评估、资金归集、资金代偿等类金融业务。其中,一些公司设立门槛极低、注册资本小,从业人员大多不懂金融业务,不设投资门槛,模糊资金投向,借贷利率基本高利贷化,缺乏有效市场监管,潜在风险巨大。因此,民间理财公司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甚至跑路,将给普通百姓造成极大的财产损失,极大影响社会稳定。
“高收益伴随高风险,不规范的经济活动蕴藏巨大风险,这个最基本的经济学常识,所有人都懂,但在‘高回报馅饼’面前,侥幸心理再次作祟。”据成都市民间金融专家介绍,这些理财机构企业募集的资金,有的用于投资项目,但也有的并未进入实体,而是再次流入资金市场。对于一些初次接触到各种信息的群众往往以为“掌握了前沿信息”,广大市民应提高警惕,天下没有免费午餐,警惕高利诱惑背后的高风险,小心竹篮打水一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