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成都,把产学研的命题做深做透是大有可为的,”徐飞教授说,近年来,西南交大一直着力拓展产学研合作模式,强力推进产学研协同,一方面利用自身学科、人才、科研优势,主动对接地方发展需求,先后与成都、绵阳市等12个省内地市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着力开展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当前,正在全面落实成都市—西南交通大学市校共建的各项内容。”另一方面,联合各方力量共建研究中心。目前,学校在带动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全面参与高速铁路建设,助推该民营企业成功上市的基础上,正积极推进联合共建“成都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采用“市场化机制、企业化运作”方式,围绕轨道交通产业布局,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成为新筑路桥的研发基地和检测基地。
“与此同时,我们也积极依托人才、学科和平台的综合优势,做实产学研协同,对有市场前景的项目及时跟踪和扶持,促使其尽早实现产业化。”他说,目前学校承担的CRH5高速列车转向架关键部件的研究,通过科技园的及时孵化,已先后实现铝合金推杆、牵引梁等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完全可以替代进口,正积极与仁寿县合作,在天府新区建立生产转化基地。还有新一代中低速磁浮列车、高温超导技术、高速铁路供电安全检测监测(6C)系统、节能型牵引变压器等一批在轨道交通领域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标志性成果项目,也都在积极推进其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进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