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减少巨额垃圾处理费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这个位于天府大道的下穿隧道,在此次施工中,共产生建渣7000余立方米,而此次没有一车建渣外运,全部实现就地利用。
“以往这些建渣只能拉出去填埋或者倾倒,运费、填埋等费用,算下来每方大概要60元,而现在这部分费用被全部节省下来,这一个工程就可以直接减少40余万元。”不仅少花了钱,而且还节约了工期。“现在河沙、道路基层等材料比较紧缺,而建渣利用马上处理马上用,不用等时间,不耽误工期。”
实现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
昨天,市建委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当前,我市正处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关键历史阶段,旧城改造、道路和地铁建设、基坑开挖等每年产生的建筑废弃物数量巨大,每年约为5000万吨。假如以传统的填埋消纳为主的方式进行处置,将浪费大量土地资源。为此,我市学习国外及我国东部发达城市的成功经验,结合绿色建筑行动工作,开展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示范,促进建筑废弃物处置方式的提升转变,实现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再生利用。
“在节约土地资源的同时,采取这种‘零排放’的建渣处理方式,还做到了废物利用,同时减少了对河沙、石头等自然资源的使用。”该负责人表示。而在处理效率上,采用这种方式处理建渣非常快。“目前这个工程是我市在中心城区针对市政工程的第一个试点工程,以后中心城区的市政工程都将实现建渣的100%就地消化。”昨天,市建委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