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间4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里,谢富荣一住就是整整40年,她告诉记者,人家都说玉林小区方便,但住在玉林一巷的居民却因为基础设施差,生活上存在着诸多不便——家里没有厕所,两百来家人要走到玉东园内公用厕所“方便”;因为房屋结构不符合条件,这里始终用不上天然气,煤气罐又太不安全;周边的高楼大厦相继建成,玉林一巷便成了低洼地,一下雨雨水就倒灌进居民家中,家具家电经常都是泡在水里。“这里确实不适合住人了,我们早就盼望拆迁搬家了!”
“我选了个8楼,风景好!新房子81平方米,哈哈!”选到了如意的新房,谢富荣笑得合不拢嘴,“我觉得拆迁补偿条件可以,就先签了。40年都没有住过新房子了,这盘终于等到了。”
签约第一天,玉林一巷就有102户签约,签约率实现过半。
民情议事
矛盾及时化解
矛盾大,拆迁难,往往是由于群众利益诉求不同,沟通不到位等形成一种对立关系。
从玉林一巷启动搬迁到模拟签约,当地居民陈文华等人就成立了民情议事小组,群众代表在项目摸底调查、房屋确权公示、安置方案制订、协议签约等工作环节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居民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需求,都会先拿到议事小组上讨论表决,然后再制订具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