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400-633-4033
中外学者汇聚成都理工大学商讨强震地质灾害及后效应
2015-05-09 23:30:54  |  新闻中心 成都教育教育新闻 

9日,由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第四届强震地质灾害及后效应国际学术大会”在蓉召开。20余个国家的100多位中外顶级地灾专家在三天的会期将重点讨论强震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风险评估,强震区地质灾害启动机理及其演化过程,地质灾害防控与监测预警等问题。王思敬院士、卢耀如院士以及国土资源部、国家科学自然基金委、省政府、省科技厅、省国土厅、省教育厅、省地震局、省气象局等部门有关负责人等出席开幕式。

据介绍,中国西部地区尤其是四川省处于地质环境脆弱、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带,近年来地质灾害频发。尤其是七年前在汶川发生的8级强震,诱发了数以万计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给四川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尽管,目前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虽已基本完成,但强震后的地质灾害风险并没有终结,重建过程中及重建完成后仍然发生了诸多地质灾害,尤以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为主,给人民生命财产等造成了严重威胁。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黄润秋表示,前不久发生的尼泊尔8.1强震也触发了我国西藏日喀则地区地震,其中热索桥公路滑坡总方量约270万立方米,是目前已知尼泊尔地震在中国境内触发的最大规模的滑坡体,已堵断吉隆镇通往中尼口岸的公路10余天,同时堵河形成小规模堰塞湖,影响巨大。因此,共同的挑战使中外科学家们走到了一起,来共同探讨和研究地质灾害风险。本次召开“强震地质灾害及后效应”的国际研讨会将全面展示近年来世界各国科学家在这一领域及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并提供相互交流和经验分享。

据了解,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汶川地震后,对震区地质灾害进行了长期跟踪监测和应对措施研究,为解决我省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贡献了一大批重要成果。根据实验室对汶川强震的跟踪研究,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汶川地震震后地质灾害活跃期将至少持续24年,在这段时间内,地质灾害活跃程度将以4-6年为一个周期,呈震荡式的衰减下降,并最终恢复到震前的水平。实验室独立完成的科研成果《汶川地震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获得了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实验室客座教授尼克·伦格斯获得了2014年度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本文共1页 1
来源 四川在线  |   作者 顾华宁 钟帆
点击阅读更多【成都理工大学】新闻
成都自然博物馆项目布展完毕通过竣工验收 正式开放将提上日程
成都自然博物馆项目布展完毕通过竣工验收 正式开放将提上日程
成都理工大学“云课堂”:老师“武装到牙齿” 上课像在“元宇宙”
成都理工大学“云课堂”:老师“武装到牙齿” 上课像在“元宇宙”
成都理工大学:高校教授、博导组成的“疫下帮厨天团”
成都理工大学:高校教授、博导组成的“疫下帮厨天团”
成都理工大学发布公告:虐狗学生已予以退学
成都理工大学科研人员成功预警贵州兴义市龙井村滑坡
成都理工大学举行干部大会宣布省委省政府关于校党委书记、校长任免的决定
成都理工大学举办大学创业项目路演活动
为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增添一抹青春绿色高校行主题活动在成都理工大学启动
[下篇文章] 龙泉驿区西河镇卫星村一家泡沫厂突发大火 太婆钻出瓦缝逃生
[上篇文章] 网店将纳入信用记录强行推送广告 微商或上不良信用黑名单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