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最新一期《小康》杂志推出“文化成都”封面报道,对成都“国际范儿”背后的文化支撑力量进行了剖析。这些“力量”包括成都的“文化历史”“文化传承”“创意文化”“公共文化”等。本报今日转载《公共文化篇——文化,走进每个成都人的生活》《天府画派——成都绘画艺术的集成》两篇文章,以飨读者。
公共文化篇
近几年,成都市在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方面累计投入20多亿元,成为中西部唯一获得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资格的副省级省会城市。政府主导、强化公共文化服务的顶层设计,正在全面提升成都市民文化生活水平。
为了打造成名副其实的“文化之都”,成都市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大手笔不断。《成都市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成都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规划(2011—2015)》《成都市中心城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布点规划(2012—2020)》等一系列紧密围绕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的发展蓝图,为成都市民送去了一波又一波福音。其中,全力打造现代博物馆之城、提升市民文化生活水平为构建文化成都助力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