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都川音小区,宽敞的水泥路面,被乐谱打造成统一音乐格调的外墙,路边带着乐符的垃圾桶、如竖琴的座椅、漂亮的花圃把这里点缀得清新亮丽,音乐魅力十足……“小区居民的生活和出行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居民更多参与进来的同时,收入也在持续增加。”新都街道相关负责人说。伴随着“四改六治理”城中村改造向深入扩展,我市城中村正用自己的努力,描绘出一幅特色小区的画卷。
今年,成都实施居民院落建筑风貌全面改造的项目将达到120个。今年底,这些提升改造的项目将全面完成。而成都也将在全市范围内选择一批“硬件上档次,管理水平高、常态保持好”的村庄(社区),启动“精品示范村”建设工程。城中村“改头换面”与“华丽转身”的背后,折射出环境与产业相互驱动的重要内涵。
以前“脏乱差”
如今变“新家”
13年前,川音小区因毗邻四川音乐学院而得名。由于依托校园经济,此处逐渐形成了人气集聚的高校商圈,居民达1万多人。然而,由于建立之初为农民自建的居民开放式小区,多年来不仅小区的路面、排水系统、管道等各类硬件设施落后,甚至消防通道也被违建堵得水泄不通,安全隐患严重,“多年来,这里的环境整治成为一大难题,改了一些然而都解决不了问题。”新都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里曾经一度成为新都区“脏乱差”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