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成都全市范围540多个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和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性较大企业中,分布着5800多个传感器、3000多套监控设备形成的“电子眼”网络,全天候“监视”着每个现场。一旦发生预警,全市“天网”工程2万多个监控设备还可以提供现场周边道路、建筑、车流人流量情况,为应急处置提供可靠支撑。
推动公共安全管理标准化
作为特大城市,成都人口高度聚集。该市提出,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措施不设空档、安全监管没有禁区、安全工作步步为营、安全追责一查到底、安全宣传家喻户晓,特别是对于人员密集的机场、车站、商场、医院、学校等重点区域,要实行加强型安全监管。
消防通道占用、物品堆码不规范……前段时间,成都超大型单体建筑环球中心暴露出的一些安全隐患,引起省委领导高度重视。总建筑面积约190万平方米的环球中心,集游艺、展览、商务、购物、酒店等功能为一体,仅运行电梯数就多达480台,日均客流量约6万人次,人员十分密集,是安全生产监管的重要点位。
问题暴露后,成都市委高度关切,积极落实省委意见,力行力改,要求项目开发运营方提高各环节安全监管标准,成立安全生产相应机构,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增强安全意识,明确安全责任,增添安全设施;要求高新区加强属地管理和监管,积极做好相关预案和协助工作,市级有关部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大型城市综合体等商业商务楼宇的安全管理,要在各区(市)县试点的基础上,尽快形成全市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这是成都市今年公共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的内容之一。此外,该市还计划在下半年建成“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成公共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区(市)县应急分中心;9月底前完成(街道)、村(社区)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