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路上看今朝
“项目全部建成后,可直接吸纳劳动力300人以上,间接带动区域就业上千人。”8月4日,记者来到位于邛崃夹关镇的“丝路花秋·茶产业示范基地”,山坡上青翠的茶园绵延开来,与远处的天台山连成一片。从夹关镇到临济镇,沿着红军走过的路线,这里将建成一条长15公里、纵深1公里的邛茶走廊,打造成集茶文化体验、旅游观光、康体健身、科普教育、乡村度假于一体的新型旅游综合体,建成川内第一条以线路为主题的国家级4A景区,塑造城乡统筹和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典范。
产业发展是富民之本、小康之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红色土地上正掀起一场绿色经济“革命”。
因地处出川、入滇、进藏咽喉要道,邛崃、蒲江、大邑,自古以来就是军事要地。同时,由于其地理环境、交通等区位因素,长期以来一直是成都平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域。曾经,有这样一句顺口溜在成都流传:金温江、银郫县;邛蒲大、鬼害怕……说的就是邻近主城区的温江、郫县经济条件、生活环境好,而偏远的邛崃、蒲江、大邑却相对发展滞后。
虽然底子薄,但发展的空间广、潜力大——这是成都市对三圈层市县的基本研判。邛崃、蒲江、大邑,在最新的《成都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中,规划建设为区域中心城,这个区域既是城市“米袋子”“菜篮子”的保障地,又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阵地,同时还要兼顾“兴二优一”,担负着承接产业转移、吸收先发圈层溢出生产要素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