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400-633-4033
成都统筹城乡打造“小组微生”新农村
2015-08-21 21:30:28  |  新闻中心 都市生活成都头条 

保留“乡土味”  新农村留得住乡愁

通往大邑县香林村的公路修到村民家门口;郫县安龙村的村民认为城里的设计公司并不懂农村,原先的设计方案被修改了一半以上;蒲江县西来镇两河新村选出了7名村民代表,组成自治小组,新村怎么建、房前屋后栽什么树、房子怎么分,都由自治小组引导村民共商共建……在拥抱现代化便利的同时,保留“乡土味”,已成为成都平原上新村建设的共识。

“新型城镇化并不是要消灭农村,而是城市更像城市,农村更像农村”“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市委统筹委相关负责人强调,城镇化的过程应保留农村与城市的功能性差别。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如何保留乡土味?成都给出的答案是:不挖山、不填塘、不毁林、不改变道路渠系肌理;实现“背山、面水、进林盘”;努力让群众家有小庭院、户有小菜园;以传统院落改造和保护传承乡风民俗为重点,植入现代设施和公共服务;在建筑风格上,既保留川西民居轻盈精巧的建筑造型、朴素淡雅的建筑色彩,又融入现代建筑美观实用、简洁大方的特质,打造粉墙黛瓦、错落有致的现代川西民居村落。

除了视觉上与城市不一致的美感,在空间功能上也强调“这里是农村”。比如,小区景观用农业景观来做,与城市里做草坪很不一样。农业景观有很多的优势,养护成本低,还有产出。

目前,我市实现市、县、乡、村四级规划覆盖率达100%,也加强了对新村规划建设的指导。市统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新村建设坚持规划先行,对有条件、农民有意愿集中居住的区域,引导农民新建“小组微生”新村;对不具备集中居住条件的散居院落,按“小组微生”形态和功能改造提升;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村落民居,严格锁定保护,列入保护的国家级和省级传统村落8个,命名天府林盘示范点106个。

本文共4页 1234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粟新林 李颖
点击阅读更多【小组微生】新闻
三道堰青杠树村 从生态资源到旅游资本
三道堰青杠树村 从生态资源到旅游资本
成都将成片成带推进“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到2020年建成新农村综合体400个以上
《成都统筹城乡2025规划》今年新启动创建幸福美丽新村示范村150个
郫县三道堰镇青杠树村“小组微生”绘就美丽新村
成都统筹城乡打造“小组微生”新农村
[下篇文章] 四川农信社存贷款余额达12032亿元 居全省银行业排名第一名
[上篇文章] 川藏公路318国道西藏林芝境内多处路段突发泥石流致交通中断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