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促进成都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基建、商贸、投资、旅游等领域的项目合作,昨日,市外侨办与市国资委联合主办成都企业“走出去”座谈交流会,邀请国资企业、民营企业、侨商参加,介绍国外项目情况,交流发展经验。
会议伊始,市国资委负责人直言,机遇就摆在面前,走出去的主体应是企业。结合成都企业的实际情况,他表示,成都企业走出去,需要积极争取亚投行、丝路基金等开放性资金的支持。
“我们紧跟国家‘一带一路’的政策,在亚、非、拉等地区都发展了不少项目,现在正在思考继续深化‘走出去’。”谈及具体的思路、想法,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融资+EPC模式是关键,同时要跟踪竞争性的项目,对新的模式进行尝试,向其他领域拓展,以在建项目为龙头,通过项目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用一个项目带动多个项目,加强横向联合,与其他企业优势互补,一起共同走出去。
银行如何选择国际项目?谈及不少谋求“走出去”的企业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国家开发银行四川分行相关负责人说,“首先是项目的意义,我们要判断这个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同时,项目技术和商业的可行性也非常重要,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考量项目投向国家的风险、项目合作方的背景情况,以及当地的市场法律。”
与当地政府顺利沟通对接,是成功“走出去”的重要一步。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与成都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在会上分享了一系列拓展海外市场、与当地政府交流沟通的从业心得。“我们在印度有不少项目,在我看来,想要快速地与当地政府对接交流,了解当地的政策文化,最好的办法是在当地找一个强有力的合作伙伴。” 成都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成都本地国资企业在听完央企“走出去”的经验介绍后,受益匪浅。“我们相信,在不断学习优秀的经验做法基础上,成都的国资企业是有机会、有能力走出去的。”兴蓉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会议最后,市外侨办负责人表示,成都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四川首位城市,希望成都企业要抓住发展的机遇,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握当前大局,尽快掌握政策,稳步推进“走出去”,“成都市外事侨务办将积极为我市企业‘走出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