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挂就挂架空缆线管理需立法
华西都市报记者了解,目前成都市绕城以内已下地或没有架空线的道路长度为758公里。剩余的道路,尤其是中心城区的背街小巷,大多都有缆线横在空中。
缆线下地是一项长期工程,目前未实现下地的这些空中“蜘蛛网”该如何管理?
成都蓉城管线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市所有的电杆都属于电力部门,而电杆上挂的电缆线则来自大小运营商。“基本上想挂就能挂,很难管。”他说,有些道路的电缆线圈,分属五六个不同公司,出了事根本找不到对口联系人。
如何破除这种“尴尬”?该负责人表示,只有立法才能解决。他建议,政府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禁止道路出现新的架空管线、有地下管道的街道要逐步分片区下地、已下完地的管线要给与保护,避免重新架空。同时,“希望中心城区已有管道的产权单位能把管道拿出来共享,促进管线下地工作”。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多个城市都已对管线实施立法,或制定政府规章,强制管线入地,且入地后不允许再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