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400-633-4033
“豆芽花”兴起成都风靡全国 记者调查:创作者是一位95后“萌妹子”
2015-10-27 11:11:29  |  新闻中心 都市生活成都生活 

新名词

萌经济

就是通过萌系列产品而催生的经济行为,厂商为促进销售印刷卡通形象,吸引消费者购买。

由“卖萌”变卖“萌”,尽管业界尚未对“萌经济”有明确定义,但并不妨碍“萌经济”雨后春笋般出现。其实不过是一种基于满足消费者情感诉求的全新营销模式,再借新媒体之力立体传播,形成一种新的经济业态。

透视眼

“卖萌”变卖“萌” 萌经济何以走俏?

□李光斗 著名品牌战略专家

现在年轻人的主力80后和90后们,作为中国独生子女率最高的群体从小被家里六七个大人呵护着成长,已近三十而立之年却仍然嘴里唱着“不想长大”,拒绝走出父母的翅膀,整个社会“断乳期”过长。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人人扮可爱求呵护,人人卖萌的时代。

“萌”原意为“植物发芽”,“事物的发生”。现在人们日常用语里所说的“萌”通常是指事物非常可爱,“萌”字这一意义起源于日系漫画,随之衍生而来的“卖萌”被用来指扮可爱。

萌文化最初出现的时候流行于喜欢玩游戏看动漫的90后身上。发展至今不过短短数年过去,萌作为一种社会文化衍生开来,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民卖萌的时代。2013-2015年火了三季的电视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中,众多萌娃可谓是萌化了众多观众的心;年逾古稀的北大考古学教授在餐桌上用鸡骨头摆放的人体骨骼架构也曾在网络上红极一时,众多网友纷纷大呼“这个教授爷爷真是萌萌哒”。

随着萌文化的发展,商家的卖萌也玩出了更多的新花样,“卖萌”营销正在渐渐地向着卖“萌”营销所发展。卖萌的意义不再局限于扮可爱,而是推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小到超市大妈卖的龙猫柚子、穿内裤的水蜜桃,大到世界上最大的鸭子“大黄鸭”,这些产品无不卖的是萌物。

《爸爸去哪儿》卖的萌则是童真、是回忆、是明星们不为人知的一面。仅仅是这么一档成本不高的电视节目却拉动了亲子装、旅游、广告、相关节目等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卖萌无罪。卖萌经济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潮流之一,只要能抓住用户的心思把握住用户的需求,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一代的武林“萌”主。

本组报道综合 央视、央广、长江商报

本文共5页 12345
来源 成都商报  |   作者 任翔
点击阅读更多【萌经济】新闻
“豆芽花”兴起成都风靡全国 记者调查:创作者是一位95后“萌妹子”
[下篇文章] 简阳市广场舞大妈和违停车主抢地盘追踪:压缩坝坝舞空间 扩宽占道停车
[上篇文章] 龙泉驿手机打车可叫火三轮?成都交管局:网络招三轮车违法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