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
成都市“公共文化服务超市”卖些啥?
清末年间的川剧戏服、饱含历史故事的古典家具、铭记民族血泪的抗战实物、具有浓浓寻根情结的姓氏家谱、充满特色的文化惠民文艺演出、一场精彩绝伦的国学讲堂……昨日,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个神奇的“公共文化服务超市”,不卖柴米油盐,而是市民日益需要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从坝坝舞到音乐会,从艺术展到好电影,“公共文化服务超市”搭载“互联网+”技术,由政府搭建平台,为企业和市民提供一站式文化服务。
为期两天的“公共文化服务超市”面向市民开放。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和多元、优秀的文化产品、文化项目,像在超市里一样“摆起卖”。市民看到喜欢的文化产品或项目,就可以向政府推荐,政府将根据市民的推荐,进行公共文化产品采购。“这就好比‘百姓点菜,政府买单’。”主办方负责人介绍道,“‘公共文化服务超市’这种现场展示交易方式,在全国尚属首例。”
此次“公共文化服务超市”,集合了成都市各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非遗中心、艺术院团和各类社会文化组织的优秀文化资源,包含了公共设施类、文化类、文化艺术类、电影放映类、重大活动类、人才培训类、文博参观类、图书资源类、文化志愿者类、公共文化设备类、文化宣传类、版权保护经营类、文化法规类等14大类的上百个子项目,如移动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文化展览讲座、艺术剧目演出、农村电影放映、文化艺术教育、博物馆门票服务、文化志愿者项目服务、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等,几乎涵盖了政府性公益文化服务采购所有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公共文化服务超市”还将以“互联网+文化”方式拓展服务,推进大数据资源互通,通过数字化、信息化、数据化等手段,有效汇集社会公共文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