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不少市民打来本报热线电话反映,收到了这样一条内容简单的短信,这不到20个字的短信内容,却让收到短信的市民心中充满了疑问,短信是怎么发到自己的手机上的?“请将钱汇到这张卡上,卡号××××,姓名××。”当这样一条陌生短信出现在手机上时,如果你真的打了钱,那么骗子就得逞了。如果是骗子,他是怎么知道当事人要打钱的?仅凭这样一条短信,是不是难以惩罚骗子?……
昨天,本报记者采访了当事人、公安部门、律师等等,为大家一一揭开谜题。
案例解疑
收到“打钱”短信差点被骗 心中疑问多
10月中旬的一天,杨先生手机传来短信提示音,打开一看,内容很简单“请将钱汇到这张卡上,卡号××××,姓名××。”因为与生意伙伴上的业务往来,杨先生正好有一笔款要打给对方,但是短信上的名字却和生意伙伴的不一致。“当时以为是他公司财务的名字,这样也说得过去。”杨先生说,他都准备去打钱了,但总觉得哪里没对。“那是一笔不少的钱,对方至少该打个电话吧。”杨先生说,他拨通了生意伙伴的电话,对方告诉他并没有发过这样的短信,并提醒他可能遇到骗子了。
杨先生这才恍然大悟,他把这件事讲给身边的朋友听,没想到其中有好几个人都收到过这样的短信。杨先生和朋友心里都充满了疑问,骗子是如何知道自己手机号的,又是怎么知道他正要打钱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