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400-633-4033
秋末冬初 成都“雾”的脚步渐近 双流新津更易出现
2015-10-29 11:19:16  |  新闻中心 都市生活成都生活 

说起秋末冬初的天气,清晨的大雾弥漫想必是不少人记忆里首先浮现出的蓉城冬日印象。的确,随着天气越来越冷,“雾”的脚步也渐渐近了。雾是怎么形成的,成都的雾主要出现在哪些地点,又有什么特点?昨日,本报记者就这些与“雾”有关的问题采访了市气象局高级工程师谢娜。

雾,是指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的天气现象。雾是由水汽凝结而成,成分主要是水滴或冰晶。雾的主要形成条件主要有两个,湿度大、温度低。“成都市地处盆地,河流分布相对密集,近地层空气潮湿,加之上空常有很厚的逆温层存在起到了‘暖房效应’,因此形成了多雾的气候特征。但到目前为止,今年秋季成都市还未出现过明显的大雾天气。”谢娜表示,就成都市本地而言,双流县和新津县因周围水域较多、湿度大,这两个地区更易出现雾。

通过天气预报,人们往往能够预知未来几天是多云还是阴天,然而,明天是否有雾却很难预知,即使是进行预报,也仅能预测到未来几个小时内是否会出现雾的短期预报。这一点,让雾也当仁不让地成为气象界的“神秘客”。对此,谢娜表示,由于雾这一天气现象的局地性要强一些,而气象部门往往是对天气大系统进行监测,因此对于雾的监测和预报确实比其他天气情况要困难和局限一些。目前,成都市气象部门对于能见度在1公里以下的雾进行监测,达到这一标准的雾称为大雾。

蓉城雾天之 “最”

持续时间最长 根据气象部门的数据记载,自有记录以来,成都市大雾持续最长的一次出现在1987年12月10日。当天,龙泉驿区的大雾从早上8点一直持续到20点,持续时间长达整整12个小时。

本文共1页 1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陈菁菁 赵欢 李旻
点击阅读更多【大雾】新闻
广东大雾多地能见度不足200米 “回南天”将日趋明显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大雾黄色预警 四川盆地西部和中部等地有能见度低于200米的强浓雾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大雾黄色预警 四川盆地西部和中部等地有能见度低于200米的强浓雾
10日清晨宁夏大部出现轻雾或雾最小能见度为38米
10日清晨宁夏大部出现轻雾或雾最小能见度为38米
4日至5日四川盆地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雾
4日至5日四川盆地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雾
25日四川盆地中部等地有能见度不足1公里的大雾天气
25日四川盆地中部等地有能见度不足1公里的大雾天气
24日早晨至上午四川盆地中部等地有能见度不足1公里的大雾天气
24日早晨至上午四川盆地中部等地有能见度不足1公里的大雾天气
中央气象台3月10日06时继续发布大雾黄色预警: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沿岸部分地区有大雾
中央气象台3月10日06时继续发布大雾黄色预警: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沿岸部分地区有大雾
1月17日受大雾影响 四川多条高速路口进行临时交通管制
[下篇文章] 青羊区公(民办)幼儿园24名优秀青年教师免费就读本科
[上篇文章] 郫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多警种联动合作 挖出疯狂盗车团伙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