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400-633-4033
老成都记忆:大户人家的过年往事 ​办慈善堂印票接济穷人
2016-01-31 16:59:05  |  新闻中心 蜀风艺文文化成都 

成都市民赵曦林今年80岁,他自小生活在大户人家——民国时期,他祖父在四川省政府做秘书长,他大伯父是国民党的团副,他父亲从法律专业毕业后,在家里开了个律师事务所。

小时候,赵曦林和祖父、父亲、伯父、姑姑等一大家子人住在娘娘庙街61号,也就是今天长顺上街、商业街一带。“在1942年我们分家以前,全家老小有三十几口人在一起吃饭。很多春节往事,想起来格外温馨。”他说。

祭灶“开”年 牌位前摆供品

赵曦林回忆了民国三十年(1941年)前后一个春节的情景:“那年腊月二十三,家里首先要祭灶。记得当时我们的大厨房在堂屋后面的最里面,从我的卧室去大厨房,要经过黑黢黢的大花园。我当时是小娃娃,一个人都不敢走,要跟大人一起。”赵曦林说。

当时,灶神供在大厨房的角落里的一张小桌子上,年幼的赵曦林需要踩在一张凳子上才能敬上香。“腊月二十三送灶神,腊月二十八九左右再接灶神,除了要给灶神上香,还要点上两支蜡烛,并在牌位前摆上一些供品。“那时长顺上街有一间很有名的,叫青华居的点心铺子,祭灶的供品里面有点心,平常我们家吃的点心都是去这家买。他们家的红糖米花糖在全成都都很有名气。”

当除夕临近的时候,年味也越来越浓。家里的佃户会提前把米、腊肉、黄粑等等年货备好送来。年节前还有一个重要事情是祭祖。赵曦林还记得,堂屋的里面是神龛,正中间是一块黑漆漆的牌子,上面有“天地君亲师赵氏祖宗”字样,两边则对称摆着赵家祖先的画像。

本文共3页 123
来源 华西都市报  |   作者 王茜
点击阅读更多【过年】新闻
2016成都过年看龙泉 家风家训让市民感受“别样年味”
2016“中国味·成都年”在宽窄巷子启幕 让外地人在成都过个温暖年
2016“中国味·成都年”在宽窄巷子启幕 让外地人在成都过个温暖年
老成都记忆:大户人家的过年往事 ​办慈善堂印票接济穷人
从巴金笔下“高公馆”看成都旧时豪门大户过年习俗
[下篇文章] CBA常规赛保住前四 四川金强男篮还想保第三
[上篇文章] 金融学院一硕士论文涉抄袭 西南财经大学:早已取消其学位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