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防洪治涝
建设海绵城市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
启动深隧排水系统规划研究工作
防洪治涝至关重要。《规划》中全市防洪治涝的建设内容清楚明晰:对全市岷江、沱江、西河、南河等23条主要江河堤防实施综合治理,全市主要江河堤防建成长度由现状的641公里提高到2020年的790公里和2025年的890公里,中心城区内涝防治能力到2020年达到20年一遇,2025年可以有效应对50年一遇暴雨;重点城镇防洪标准由现状的10-20年一遇提升到2020年的20-30年一遇和2025年的50年一遇。
在提高中心城区内涝防治能力方面,成都市有哪些新措施呢?备受关注的“海绵城市建设”与“深隧建设”进行到了什么阶段?对此,成都市水务局相关工作负责人进行了详细解答,“为解决城市排水系统能力不足问题,成都市水务局启动中心城区深隧排水系统规划研究工作。下一步将加快研究论证,争取3月份提请规委会审定。”
谈及海绵城市的建设,该负责人表示,将根据成都市相关总体目标及具体规划控制指标,主要采取透水铺装、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湿塘、雨水湿地、蓄水池、调节池、植草沟、渗管/渠、植被缓冲带等措施建设示范区,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维持或恢复城市的“海绵”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