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春二月,岁之始,四季之首,是一个寄望良多的月份。
刚刚过去的2015,对成都高新区而言,不可谓不厚重——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打好创新创业和“稳增长”攻坚战的成都高新区,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去年,其工业总产值达3085亿元,成为四川省首个3000亿工业园区。
全省首个3000亿工业园区,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成都高新区用占全省万分之二点七的面积,贡献了全省百分之四点二的产业增加值。去年,成都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77.6亿元,增长10.1%,在成都市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提升至11.8%,拉动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个百分点。
2016,“十三五”开局之年。置身一座创新之城,以创新立命的成都高新区,如何在开局之始,在跻身全省首个3000亿工业园区之后,谋定而动开好局、起好步?
昨日,在成都高新区工作会议上,一张未来“路线图”已绘就——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口径产业总产值10000亿元,聚集科技企业10000家,聚集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0000人,发明专利授权累计超过11000件,制定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1000项。
路线明晰,如何突破?“路线图”背后的“实施图”,已在共识行动之中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