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吴重也并没有将此放在心上,“就像条件反射那样,不自觉地就会做这个动作。”有时候,一堂考试下来,他的课桌上可以看到数十根头发。
最近两年,他有些后悔了,“感觉两边的头发比以前少多了。”尽管如此,他有时还是会不受控制,“好像改不掉了,这样下去,以后会不会秃头啊?”
指甲咬缺一半流血了还继续咬
与吴重不同,今年16岁的初三女生玥玥(化名),两年前开始养成一个习惯:思考问题时,不自觉就要咬指甲。“就算已经很短,甚至流血了,还是要咬。”玥玥摊开双手,每个手指甲都坑坑巴巴,最为“惨烈”的是左手食指和中指的指甲盖,长度不到5毫米,只有正常人的一半。
30岁的罗先生,也是一个狂热的“咬指甲爱好者”。他说,自己从来不用指甲刀,因为牙齿就可以搞定。在好友看来,罗先生咬指甲,可是相当的“投入”:上网时在咬,耍手机时在咬,就连等电梯的空隙时间也不放过。
“不晓得从啥子时候起就有了这个习惯。”罗先生说,一有机会,他就不由自主地咬指甲,现在他的十个手指甲都几乎被咬“秃”了,而且还长了湿疹。作为销售人员,这一习惯还给自己的工作带来了不少影响,“跟客户握手时会很尴尬。”因为指甲不美观,罗先生还错过了好几个相亲对象。
“我”支招 不必担心 进入社会后大多自然纠正
这些不自觉的动作,是病吗?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主治医师黄明金介绍,拔头发、咬指甲等都是冲动行为控制障碍的一种,有些是因为压力太大、紧张焦虑所造成的。这一现象,在青少年中较为常见。那么,如何纠正这些行为习惯?黄明金称,其实,大家不用过于担心。“进入社会后,当周围的人会对你的某个不好的行为提出意见或产生看法时,你自然会开始注意,并有意识地控制,这也类似于‘厌恶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