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上,四川如何实现目标?
今年1月的全省商务工作会上,四川提出了包括外贸主体队伍培育、外向型产业提升、外贸业态创新“三大工程”。企业主体培育成为关键,四川将进一步强化对百户重点企业跟踪服务,即盘活存量;对2万多户外贸备案企业分类培育,即做大增量。
“为了使全省2万多户外贸备案企业中,有更多的企业开展外贸实际业务,我们将采取更多的措施给予支持。比如,商务、税务、金融等部门将一起配合,用出口退税质押贷款;又比如,推动外贸企业开展出口信用保险,使他们更大胆地开拓国际市场,政府将对保费给予补贴,同时企业还可以用保单向金融部门质押贷款。”谢开华介绍说。
全省通过深入开展“万企出国门”活动,力争全年参与企业达到4000家,新增外贸实绩企业1000户,新增境外贸易型营销网点180个以上。
“前不久,成都已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下一步,线上线下将结合推动外贸出口,积极开展进口,成为四川对外贸易的新业态和新增长点。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将为四川企业拓展新业务的空间,同时为市民消费需求开辟新路径。”谢开华说。
瞄准“一带一路” 首批推动30个重点项目
谢开华在今年一月的“三大工程”中,又补充了一点。“就是我们提出的‘一带一路’251行动计划的深化,国际产能合作的‘111’工程。”据介绍,“111”工程主要是推动四川的富裕产能、优势技术、优势企业走出去,通过对外工程承包、对外投资,带动原材料和产品出口。
如何启动“111”工程?谢开华介绍说:
首批将推动30个重点国际产能合作示范项目、3个境外经贸合作示范基地建设,力争带动进出口30亿美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