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400-633-4033
成都祭扫风俗有了转变 祭扫高峰期来临民警支招避堵
2016-03-20 12:30:10  |  新闻中心 都市生活成都生活 

祭扫高峰期来临,民警支招避堵

周六上午,驾着车来到公墓,领一束康乃馨,听一曲古筝,下午,到桃花点位赏花,回家后,打开电脑,为逝者“上香”、“献花”。

3月19日,华西都市报记者走访成都境内的公墓发现,祭扫的风俗有了些许变化,更多市民选择了生态化的祭奠方式。

变化

墓园内百花齐放鲜有鞭炮声

19日下午4点,长松寺公墓,拥堵的人群开始散去,墓园内百花齐放,菊花、玫瑰、玉兰不一而足。市民余女士挽着丈夫,手捧康乃馨、柳枝,来到鲜花葬区。据余女士介绍,在一片黄色蝴蝶兰下,葬着她的母亲,没有任何形式的石碑,母亲的名字“刻在”了在网络上。点开一个祭祀网站,记者看到余女士母亲的生平往事,家族家谱,在她母亲的照片下,家人通过点击“上香”、“献花”键表达哀思。

像余女士一样选择生态葬的还有其他四千余人。长松寺公墓负责人介绍,生态安葬墓位占总数的10%,最先落成的生态葬园区已经“满员”。从树葬到草坪葬,再到鲜花葬,为逝者刻画名字的方式也随之演变。记者在黄桷园看到,一个个圆柱状花岗石桩密密麻麻地立着,上面分别刻着逝者的名字,在玉兰园就变成一块刻着一百余个名字的石碑了,而在红梅园,逝者的名字已经无从寻找。

19日上午,成都凤凰陵园公墓四周道路出现拥堵现象。

墓葬区,成都市民李先生站在父亲的墓碑前,将吸着的烟掐灭,放到墓碑前,“就当是以前的火烛了”。不远处,前来祭奠外婆的黄女士将满天星、非洲菊、康乃馨交叉在一起,放到墓碑旁的小树上。一名男子顺着琴声寻找到古筝演奏者,称要将买来的纸钱兑换琴音,“妈妈最喜欢听《高山流水》了。”

本文共2页 12
来源 华西都市报  |   作者 毛玉婷 朱建国
点击阅读更多【清明节】新闻
2025年4月4日至6日清明假期三天北京全市公园纳客超606万人次
湖北:清明节假期“赏花+”、踏青旅游等受热捧
湖北:清明节假期“赏花+”、踏青旅游等受热捧
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公司2025年清明三天假期发送旅客267万人次创新高
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公司2025年清明三天假期发送旅客267万人次创新高
2025年清明假期银川客运段运送旅客近40万人次 同比增长15%
2025年清明假期银川客运段运送旅客近40万人次 同比增长15%
“短途游”成热门选择 清明假期每日出游人数预计超4000万人次
广州预计2025年清明假期高速路网车流总量超637.3万车次
2025年清明节假期中国口岸日均出入境人员预计达210万人次
2024年清明假期成都文旅消费增长态势良好 A级景区接待游客超350万人次
[下篇文章] “创业天府 菁蓉汇·生物医药”专场活动举行 持之以恒推进创新创业 推动成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上篇文章] 青羊光谷创业咖啡·青年C55创业苗圃正式落户长发街55号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