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400-633-4033
“成华联,省荫德。”华阳县立中学始末 起源于梨花街之潜溪书院
2016-04-11 10:03:55  |  新闻中心 蜀风艺文文化成都 

民国时期,社会上流传过一句顺口溜:“成华联,四川省荫德。”把当时成都县、华阳县几所中等学校的校名串联起来。“成”为成都县中、“华”为华阳县中、“联”为联中(即石室中学);“省”为省立中学、“荫”为荫塘中学(华阳县人聂荫塘所办)、“德”为树德中学。

华阳县立中学的开办时间,众说纷纭。笔者从史实出发,谈谈华阳县立中学的始末。

华阳县立中学起始于潜溪书院,该书院初设于外东潜溪祠,书院后有宋濂之墓,墓前有二公祠,祭祀明宋濂、方孝孺二人,塑有文宪公(宋濂)像。宋濂字景濂,通五经,工诗文,居龙门山,著书十余年,明翰林学士,卒谥文宪,著《元史》《潜溪集》等,去世于夔卅(四川奉节)。据谈迁《枣林杂俎》卷上《宋濂》条载,永乐十一年(1413年)蜀献王朱椿将宋濂迁葬于华阳县安养乡,成华二十一年(1485年)蜀惠王朱申凿再将宋濂迁葬于净居寺侧。寺因此得名,宋濂号潜溪,故名潜溪祠。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华阳县令安洪德(山东聊城人)因士子求学者众,遂设潜溪书院于此。《华阳县志》载,书院“延名师,设讲席,集生徒,朝夕肄业于其中”,声名远播。道光十三年(1833年)华阳县知县高学濂以书院离城五里,学生往来不便,将书院迁至城内梨花街。

本文共2页 12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王且律
点击阅读更多【程度历史文化】新闻
“成华联,省荫德。”华阳县立中学始末 起源于梨花街之潜溪书院
[下篇文章] 中华危难时四川人是天下的盐、天下的粮,更是天下的钙
[上篇文章] 成都地铁首个“绿色停车场”亮相4号线二期西河停车场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