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王城上春草生,蜀王城下炊烟横。
千家万家好门户,几家高过蜀王城?
——清·张懋畿《竹枝词》
自三国经前蜀、后蜀而至明,成都曾经有过多座皇城,但如今均不见踪迹,甚至在人们的记忆中也变得模糊不清。
人们口中常说的皇城,旧址在今日的天府广场、四川科技馆和后子门一带。因为三国故事的广泛流传,即便是在民国年间,很多人也误以为那是三国时期刘皇叔的宫殿,其实不然。它的真实来源是:明朝初年,朱元璋封十一子朱椿为蜀王,并下令为其修建王府。
1917年的至公堂 西德尼·戴维·甘博 摄
皇城,其实是蜀王府。
三重城垣 崔巍壮丽
元末至正十二年(1352年),25岁的朱元璋在濠州加入郭子兴的红巾军,开始了推翻元蒙统治的南征北讨。16年后,朱元璋在建康(今南京)称帝,建立了明王朝。汲取元朝覆灭的教训,朱元璋决定加强宗室力量,遂三次分封诸王,让子孙遍布各地。洪武十一年(1378年),年仅七岁的朱椿被册封为蜀王。
明代的四川物阜民丰,但其时周边未宁,明大军还在云南征讨,蜀地西北、西南更与辽阔的羌藏地区相邻。无论从经济地位还是战略形势考虑,四川都是大明版图上极为重要的一块。朱椿性情慈善、喜爱读书、看重文化人,朱元璋很爱这个儿子,觉得他堪当重任,还给他取了一个外号“蜀秀才”。出于以上原因,对于蜀王府的建造,朱元璋也非常重视,他对钦差大臣指示说:“蜀之为邦,在西南一隅,羌戎所瞻仰,非壮丽无以示威仪。”
1917年,成都妇女从门洞进入皇城玩耍西德尼·戴维·甘博 摄
蜀王府于洪武十五年(1382年)开始兴建,八年之后,崔巍壮丽的王宫落成。1390年,朱椿就藩四川成都府,成为明朝第一代蜀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