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州这段时间忙得不亦乐乎,他的公司参与策划运营了许多龙舟赛事——随着传统佳节端午的来临,成都市多个区(市)县都在上演龙舟赛。那么,“龙舟”究竟给城市带来了什么?成都大学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研究中心的吴建瓴教授,一直致力于传统文化、节庆活动的研究。他认为,合理运用城市水道举办龙舟赛,是一个展示城市环境的好办法,既能带动旅游的人气,又能将体育与传统文化结合,“吸睛的同时还能吸金,龙舟赛的效应更多是在赛场外。”
吸睛还能吸金,龙舟赛的效应更多是在赛场外。
借助赛事传播城市形象——
蒋志全的船说 让新津龙舟出国门
和李明州一样忙个不停的,还有新津县兴义镇杨牌村的蒋志全。蒋志全今年62岁,祖传的造船手艺,造龙舟已有47年了,是方圆几百里的好把式。今年,他多了一项“任务”,让媒体全程记录自己的造船过程。
龙舟赛前后,《成都日报》摄影部拍摄的“蒋志全的船说”,在微信、微博上被刷屏,不仅让网友重温了旧时的记忆,也吸引了《中国日报》的关注——这份向海外发行的报纸,让新津龙舟赛走出了国门。
新津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杨玉石告诉记者,从传统手工艺人切入,是对龙舟赛营销宣传的一种新思路。“目前,新津龙舟赛的宣传营销已经走向全方位、立体化,不仅借助各类新媒体手段,去年还策划了国际名校皮划艇邀请赛,把水城发展水上运动的雄心展露无遗,向国际传播新津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