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400-633-4033
摄影师拍两万张照片记录邛崃市棚户区改造 老粮站去留引争议
2016-06-12 20:19:04  |  新闻中心 都市生活蓉城百态 

12日,摄影师张超云一则关于四川邛崃市棚户区改造的微博引发网友关注。他在微博中写道:“400天两万张照片,为老人留下老粮站!”

原来,邛崃市城关粮站在棚户区改造范围内,张超云在这里时常遇见一位老人。经交谈张超云才知老人就是粮站老站长,目前已年近90岁。“再多看一眼!”看到粮站周围被逐渐夷为平地,他时常会和老伴来转一转、看一看。为了帮老人留存美好的回忆,一年多的时间里张超云在这里拍摄了近两万张图片。

据了解,张超云热爱纪实摄影,自2015年4月起,他就开始关注邛崃市棚户区改造。其中,让张超云起早贪黑的粮站是在邛崃市原城隍庙的基础上修建而成。记者在现场看到,粮仓现存主体老式建筑为7座,门窗皆为楠木,内设许多小仓库,建筑最高处约10米。每个小仓库设有4个通风口,仓内保留了许多七八十年代的报纸。人靠近仓库还能闻到很大一股麦子的味道。据附近居民透露,用来装粮食的小粮仓数量保守估计在70个左右。

工作人员打开仓门发现许多七八十年代报纸。 廖雪芝 摄

工作人员打开仓门发现许多七八十年代报纸。 廖雪芝 摄

“邛崃市城关粮站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修筑而成,当时主要用来为国家储存粮食,是建国早期遗留的典型建筑,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邛崃市文物局副研究员胡立嘉认为,“城关粮站作为邛崃市的城市记忆,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

由张超云引荐,记者见到了照片中的老人熊长明。据老人回忆,邛崃市城关粮站修建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因主体部分是在当时城隍庙的基础上修建而成,所以也被当地居民称为“庙子仓”。记者随后翻阅《邛崃县志》,其中记载:“1920年4月5日,是日清明节,邛崃市商会在城内关岳庙(今城关粮站)举办劝业会,展销各种土特产品及日用工业品,交易兴旺。”

本文共2页 12
来源 中国新闻网  |   作者 汤雁 廖雪芝
点击阅读更多【棚户区改造】新闻
媒体聚焦安徽市场化棚改模式:资金成本仅是原有模式一半左右
成都锦江区四圣祠“棚户区”改造项目将规划建设历史文化街区
金牛区营门口银桂桥片区棚户区启动搬迁 打造“银桂桥未来城”科技产业聚集区
金牛区九里堤诸葛庙棚户区将变身创新创业生态区
金牛区九里堤诸葛庙棚户区将变身创新创业生态区
锦江区提升城市品质一个月5个棚改项目签约成功
成华柳林村棚改“金土地”变街头游园 成都首个棚改建公园绿地项目投用
成华柳林村棚改“金土地”变街头游园 成都首个棚改建公园绿地项目投用
武侯区音乐坊片区改造即将启动 棚户区华丽变身“文化名片”
武侯区音乐坊片区改造即将启动 棚户区华丽变身“文化名片”
提前两年 四川省2020年基本完成城镇危旧房棚户区改造
[下篇文章] 西昌铁警圆满完成2016年“端午”小长假安保任务
[上篇文章] “热爱不止”创维高校足球赛全国启动 燃情今夏炫酷开踢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