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熊透露,跑站者还建了QQ群,哪里比较好糊弄,他们就会往那个地方跑。好在《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的升级版在今年开始使用,这算是一面“照妖镜”,被救助人员的信息一目了然,他在各地救助站接受救助的情况都能查到,“可以帮我们提高甄别能力。”
黎叔就是这样被辨认出来的。不过,根据救助管理原则,“很多时候虽然知道是跑站的,但我们不可能不管他们。”老熊说,我国《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第五十条规定,国家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提供临时食宿、急病救治、协助返回等救助。 不过,民政部规定,原则上不得为受助人员提供现金。因特殊情况需要提供短途公共交通费的,一般不超过20元。老熊表示,随着系统联网后,一些跑站者开始进军乡镇,“只去一次,去了就收手”。
在救助站的时间一长,工作人员都能辨别哪些人是真正需要帮助的。“真正的求助者会愿意住下来,或者要求回家。”老熊说,而跑站者往往口齿伶俐、思维清晰。老熊说,成都市也建立了联动机制,乡镇遇到需要救助的人员要及时和救助站进行联系,救助站救助过的人,也会通过下发名单到乡镇,避免重复救助。“职业跑站人员浪费社会资源,占用真正需要救助者的空间。”老熊呼吁,建立更加健全的联动机制和黑名单制度,让他们没有空子可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