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的大街小巷有不计其数的面馆,其中,真正树立了自己品牌,传播量如此广的还属查渣面这一平民美食。而她的创始人查淑芳50岁才开始创业卖面,如今79岁的她已经悠闲地享受着晚年生活。在查淑芳的家乡——崇州市羊马镇,通过查渣面发家致富的人有很多,其中查淑芳的第三代传人——杨滔在20岁就向查淑芳学到了美味“秘诀”,如今已踏上了传承查渣面文化的道路。
杨滔和查淑芳
一次意外 发现臊子的美味“秘密”
“一开始我是早上卖汤圆,中午和晚上卖面、抄手,店面也没有取名字,后来吃饭的人越来越多,大家特别喜欢吃我煮的面,这就成了我的特色菜。”查淑芳告诉记者,查渣面制作方法也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由于当时创业条件艰苦,店里没有冰箱等设备,一到夏天,查淑芳的抄手馅就容易变质,她只好用油把肉馅炸干了做臊子用,这一次尝试让查淑芳发现了制作查渣面的“秘密”。
勤劳是查淑芳成功的重要因素,从那次尝试以后,查淑芳每天早出晚归,从调料、选材、时间上悉心研究,将查渣面的味道不断改进。“那个时候我没有表,早上醒来就去店里,剁肉、炼红油、做面条,每天没日没夜的做,心里感到也很充实。”查淑芳告诉记者,生意一天天火起来,除了成都还有来自遂宁、南充、青海等不同地方的人到她的店里吃面,这让她做得也更加卖劲。曾经因为太过劳累,她两次出现胸口发闷、吐血的现象,那时候的艰辛在她看来都是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