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400-633-4033
光明日报:揭开古蜀锦制作奥秘
2016-09-10 22:12:16  |  新闻中心 蜀风艺文文化成都 

去年9月,古蜀锦制作传承人廖成修、戴有泉的徒弟刘先进将王君平、胡玉端等蜀锦专家和师傅廖成修、戴有泉等人召集在一起,请来木匠对戴有泉家的丁桥织机进行复原,并尝试复制出一台新的丁桥织机。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原有的丁桥织机复原完成。今年8月25日,刘先进在复原的丁桥织机上,按照古蜀锦的技法工艺,成功对新疆博物馆的一幅汉代“经锦”的十分之一进行了复原。

胡玉端说,丁桥织机和其制作工艺,在唐中期以后就几乎失传了。取名“丁桥织机”是因为织机脚踏板上布满竹钉,神似四川乡下河沟常见的过河石墩。丁桥织机生产复杂,原来最多的有50综50蹑,操作需多人协同完成。华阳的丁桥织机之所以能流传下来,主要还是与各民族地区对服饰花边的需求不减有关。

“根据王君平原来描绘的丁桥织机图纸,经过近一年的修复,先后对织机进行了4次大的改进,无数次小调整和无数次试验,最终复原完成一台1.2米宽、3米长的丁桥织机。”刘先进说,这次对丁桥织机修复改进后,从原来老织机只能用24综24蹑增加到现在可以挂120综120蹑,这对于织宽幅图案有很大用处。

由于丁桥织机具有不易操作,图案看似简单实际复杂和产量极少等特点,与现有大型花楼提花织机相比,不管是在生产速度还是色彩鲜艳程度上都较为落后,更容易被淘汰。但通过丁桥织机能复原织出古代丝绸的花纹图案,且两面花纹一致,而现代手工织机却不能完成。胡玉端建议:“目前,能熟练操作完成丁桥织机各种流程的已不到10人。国家应该尽早拿出保护这一古老传统技法的政策措施,以免彻底消失。”目前,胡玉端等人及华阳街道办等机构正想办法扩大传承渠道,让古老蜀锦技艺历久弥新。

(原载《光明日报》2016年9月9日第09版,有删节)

本文共2页 12
来源 光明日报  |   作者 光明日报
点击阅读更多【​蜀锦】新闻
光明日报:揭开古蜀锦制作奥秘
[下篇文章] 成都周末晴天为主气温或再上30℃
[上篇文章] 2016年成都市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健身球操总决赛在彭州举行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