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成都市着力推进农业经营机制创新,总结推广“农业共营制”“生产全托管”“土地预流转”等方式,进一步放活土地经营权,全市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率58.6%;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服务体系,成都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542家,农民合作社6410家,家庭农场2468家,持证农业职业经理人4941人,全市社会化服务机构发展到4453家。
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
农村产权抵押融资132亿元
今年以来,成都市整合各类涉农资金11.93亿元,用于新农村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探索建立财政支农资金转化为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方式,全市已有26个支农项目实施主体实施了股权量化工作;在国家农业政策性保险基础上,成都市财政出资补助设立杂交水稻制种、8公斤以下仔猪及小家禽等地方特色保险品种12个,全市农业保险品种达到21个,提供风险保障113.6亿元。
围绕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成都市加速发展“互联网+”农村金融,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大力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金额达132亿元,涉农贷款余额为537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