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400-633-4033
疯狂手游竟让13岁孙儿3个月内花光奶奶2万多养老钱
2016-11-04 11:01:05  |  新闻中心 都市生活蓉城百态 

立即评

手游,别给孩子“挖坑”

□蒋璟璟

沉迷手游的洋洋,不仅花光了奶奶辛苦攒下养老的两万积蓄,更是让这个本就困顿的家庭越发艰难。一面是经济上的损失,另一面则是情感上的伤痕。而这,恰是这个不幸故事的一体两面。当然了,倘若置之于更为广阔的语境中,我们很容易就发现,类似的事件并算不得新鲜。“熊孩子”玩游戏坑惨家人的桥段,从PC时代到移动时代,几乎横贯始终。

一再上演的雷同剧情,隐约有着某些相似的元素。比如说,隔代抚养。爷爷奶奶们与“家庭第三代”的矛盾,往往在“游戏败家”的吵吵闹闹中推向顶点;再比如说,智能手机的高度普及、移动支付的便捷化加之手游的低门槛化,又在技术层面催化了孩子们的心智早熟……而相较于对传统意义上所谓“网瘾”的警惕,现代家长对子女过早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似乎远未能施加足够的积极干预。

一个13岁的孩子,在手游上花费重金。这固然有家庭教育不当、管束不力的原因,但除此以外,相关游戏开发与运营方,或许也难辞其咎。当形形色色的手游,有意无意地拒不设置必要的年龄筛选模块,而总是无所不用其极地诱导消费,那么注定会有越来越多的洋洋重蹈覆辙。有必要重申的常识是,支付行为,必须与法定的民事行为能力相匹配。手游的设计与赢利,也该尊重这一基本原则!

不让孩子跳坑,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挖坑”。强化前端的行业监管与产品标准化,才可避免误人子弟、祸害家庭。在此基础上,我们当然也该去思考,怎样才是合适的家庭教育方案?移动终端硬件,又该如何在不同年龄段有差别地施加影响?

本文共8页 12345678
来源 华西都市报  |   作者 吴冰清 李天宇
点击阅读更多【家庭教育】新闻
天津举行首届家庭教育宣传月活动线上启动仪式
媒体聚焦:儿童青少年的人际交往,家长需要担心吗?
家长如何摆脱“身高焦虑”:易陷入增高骗局或药物滥用误区 引导孩子接纳自己本来的样子
家庭要为青少年提供心理营养:创造积极的情感,示范给你的孩子
成华区推“4C家长制度”:完善家校社三方协同家庭教育长效机制
成华区推“4C家长制度”:完善家校社三方协同家庭教育长效机制
媒体评论:干预孩子不良行为不是私事 家庭教育亟须专业指导
媒体评论:让孩子懂事,并不只立规矩那么简单
北大留美硕士万字长文控诉父母追踪:当事人父亲落泪盼儿心灵健康
[下篇文章] 中欧班列蓉欧快铁又添新成员:成都直达鹿特丹
[上篇文章] 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数说”成都发展 城区16年扩大2倍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