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清早起来,阳光被厚厚的云层遮蔽,窗外一片朦胧。这白茫茫的一片,既有轻雾也有中度霾。
受雾和霾的双重“夹击”,只能“傻傻等风来”?雾霾对人体健康会造成哪些伤害,又该怎样降低或避免?昨日,成都市卫计委为市民带来了权威健康解读。
减少出门
是自我保护最有效的办法
“每个人平均每天要吸入约1万升的空气,进入肺泡的微尘可迅速被吸收、不经过肝脏解毒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据市五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刘波介绍,雾霾天,减少出门是自我保护最有效的办法。如果一定要出门,不要骑自行车,避开交通拥挤的高峰期以及开车多的路段。戴上口罩可以有效防止粉尘颗粒进入体内,但要阻挡PM2.5,则需要医用N95口罩。
他提醒,口罩的佩戴时间不宜过长,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的人群避免佩戴,以免呼吸困难导致头昏。同时,要做好个人卫生,出门后进入室内要及时洗脸、漱口、清理鼻腔,去掉身上所附带的污染残留物,以防止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对人体产生危害。
开窗通风
9点至11点、14点至16点为佳
雾霾天,尽量不要开窗。刘波说,雾霾天一定要把握好开窗通风的时机,适当的开窗通风有利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增加空气中的负氧离子。
开窗时间以9点至11点或14点至16点为佳。因为这两个时段内,气温已经升高,沉积在大气底层的有害气体已经散去,一般30分钟就足够了。另外,可以在自家阳台、露台、室内多种植绿萝、万年青、虎皮兰等绿色冠叶类植物,因其叶片较大,吸附能力相对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