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二 污染扩散条件先天不足
成都地区以及四川盆地是我国雾、霾天气发生的主要区域,这是由特殊的地理、地形和气候条件造成的。据了解,成都地处四川盆地腹心区域,风速小、云雾多、湿度大,特别是秋冬季节降雨大幅减少,近地面逆温频率上升,空气环境承载能力下降,容易诱发雾霾天气。
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成都市环境空气质量逐年改善,2015年与2013年相比,优良天数增加82天;重污染天数减少40天;PM10、PM2.5年均浓度分别下降28%、34%。今年1-11月,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09天,同比增加10天,重污染天数减少9天,PM10、PM2.5平均浓度分别下降6.7%、6.5%。
为治理污染做了哪些努力?
全社会协同减排 坚决落实各项措施
针对大气污染防治,成都市从机制上、措施上加强联防联控,以切实减轻污染天气对市民生产生活的影响。据介绍,12月3日启动重污染天气三级应急预警后,成都市各级各部门积极采取了应对措施——
市环保局修订了《成都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加大对企业废气排放治理设施的检查力度,发布空气质量预测预警信息,提醒市民做好个人防护;市气象局及时实施人工增雨;市经信委、市交委、市建委、市城管委等部门采取工业企业限产、工地停止土石方作业和渣土外运、严查露天焚烧等污染减排措施,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
统计数据显示,12月3-9日,全市检查涉及排放废气的企业3377家(次),处罚施工工地320个、查处违规运渣车882辆(次),查处露天烧烤4461处(次)、露天焚烧159处,冲洗降尘约15.8亿平方米。同时通过官方网站等平台及时发布重污染天气应急预警启动、空气质量预报和实时监测数据、市民健康防护提示以及环保科普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