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查阅环保部网站的公布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成都市环境空气质量逐年改善,2015年与2013年相比,优良天数增加82天;重污染天数减少40天。今年1-11月,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09天,同比增加10天,重污染天数减少9天,PM10、PM2.5平均浓度分别下降6.7%、6.5%。
既然成都市的大气污染属于复合型,那么其几项主要污染源的贡献比例如何?根据成都市大气颗粒物综合来源的解析结果显示,成都市大气中的PM2.5,移动源是最大的贡献源,占27.9%。其次是燃煤源,占25.1%;扬尘占20.8%;居民生活源,包括餐饮油烟、日常溶剂使用等占7.3%,工业生产占6.0%;其他源类,如农业源、生物质燃烧等,占12.9%。
据昨日参加发布会的专家,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冯银厂介绍,所谓移动源,主要是道路移动源,如机动车排放,以及非道路移动源,如施工机械等的排放。
燃煤源,包括工业燃煤、电厂燃煤和生活燃煤等直接排放的煤烟尘以及产生的气态污染物转化而成的二次颗粒物。但工业燃煤占比较大。
扬尘,包括道路扬尘、建筑施工扬尘、土壤扬尘等。冯银厂表示,扬尘是与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文明程度最为相关的一项,被称之为开放源,是无处不在的,也是在治理中相对最容易见效的一项,“这需要我们所有人参与其中,共同树立起环保生活理念”。
而在PM10中,城市扬尘是最大贡献源,占25.4%;其次是移动源,占24.7%;燃煤源占23.3%;居民生活源占5.8%;工业生产占5.3%;其他源类占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