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测
宝物藏在2米以下 一大拨高科技设备上阵
尽管抽水抽得“昏天黑地”,接下来的3个月考古发掘里,地下水仍会不时渗出,抽水将成为常态。
“抽了水,还是水下考古。”遗址现场负责人刘志岩说,如果有宝物,应该藏在2至3米深处。
“对我们来说,是个挑战。”省考古院专家李飞说,鹅卵石和沙土混合,与土坑里的挖掘相比,堆积物更散,竖直结构更不稳定,发掘起来更费事。
1月5日,江口沉银考古发掘现场,几位考古人员拿着金属探测仪进行探测。
此次考古拼的还有设备。荧光分析仪、内窥镜等高科技登场,通过新引入的设备,探测木材成分、含水量等,都不是问题了。
遗址现场,几个工作人员正在使用金属探测仪探测。李飞说:“之前用金属探测仪进行探测,已经有所发现。”但动静有多大,李飞不愿透露。
“考古不是寻宝。”刘志岩说,此次考古发掘重要在于确定文物分布范围、埋藏的相关情况,“搞清楚张献忠是不是被伏击、沉银历史谜团,才是最重要的。”
李飞说,此次考古,可以说是四川考古界科技含量最高的一次。一是通过临时围堰工程解决考古发掘平台,二是通过金属探测仪确定重点发掘区域,三是在发掘过程中采用全站仪精确定位出水文物坐标,同时利用三维成像和航拍技术采集文物信息。“全站仪定位,通俗地说,就是在发现文物后,以详细坐标的形式,把这个文物标出来。”李飞说,“这样一来,所有出土文物都有确切位置,其伴生关系清清楚楚,对于我们还原历史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