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参加一些科考活动,这些都是免费的。”据他介绍,团队曾到陕西紫柏山探险,在海拔1500多米的一个高山,有一个下沉的喀斯特洞穴,上面40℃,到了洞窟中就是冰天雪地了,站在冰柱旁,温度在零下。中科院了解到这个信息后,联系到他们,最后他们将图片、洞窟地貌、地形、空间大小等数据都提供给了中科院。
方向
积极参与社会救援
洞穴探险,上世纪90年代最早在贵州一带兴起,在重庆,借力体育主管部门,成立了探险队伍。晋浩介绍,洞穴探险近几年发展较快,已经有1000多人参与。
“我们也尝试过注册民间组织,但没成功。”晋浩说,因为这项运动太小众,没办法找到主管部门。身份尴尬,限制了团队发展。
“现在很多洞穴救援都是山地救援队出马。”晋浩认为,对于洞穴形态的认识和绳索技术的掌握,他们团队更加专业,如果承担救援任务,将会事半功倍。2017年,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工作计划,第一就是壮大队伍,第二就是力争获得官方认可,积极加入到社会救援的力量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