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包括中国指数研究院、正合地产、仲量联行等在内的机构纷纷对外发布了2016年成都房地产市场研究报告,对2016年成都土地市场、住宅销售、商业供销情况等进行了回顾与分析。
记者综合各方观点发现,2016年,无论拿地还是住宅销售,甚或商业项目推新,开发商均表现出对成都市场必须“占有”的信心。从具体产品来看,刚需逐渐退后,改善型产品销售正处上扬空间,办公及商业物业则有两极分化的态势。
对市场而言,供给和需求就是“哑铃”的两端,2017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深化的一年,成都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2017年的成都楼市,在精准调控的指挥棒下,改善型购买或成市场主力需求,投机投资性购买将更大程度被抑制,主城区高端、大户型也是未来的看点。
土地:开发商重金拿地体现市场信心
据中国指数研究院年报数据显示,2016年成都住宅用地总计供应2322.6万平方米,成交面积1895.8万平方米,同比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开发商拿地热情不减,不少明星地块都得到了一线房企的追捧,显示出他们房企对成都房地产市场的信心以及土地储备的雄心。
从拿地区域来看,主城区与近郊土地持续分化,价差在扩大。正合地产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年,成都主城区住宅类土地楼面价为6677元/平方米,近郊为2433元/平方米。一方面,主城区地块日益稀少,稀缺性毋庸置疑;另一方面,主城区地块周边发展的成熟度和地块未来的可预期及可操作性,也让不少开发商愿意重金购地。这从2016年绿地33.26亿元竞得的青羊区万家湾地块、新希望以23.11亿元拿下锦江区地块以及北大资源21.44亿元竞得高新区中和地块都可以看出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