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多渠道增加环境用水,在中心城区河渠环境用水不足的情况下,加快实施再生水利用方案,力争今年下半年完成第三、四、五、八厂再生水的利用工作,为城区缺水的中小河道补充环境用水。
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市民参与动态监督
黑臭水体治理是一项持久工作,如何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我们建立了黑臭水体治理进度督查机制和信息通报制度。坚持联席会议和工作例会制度,每月定期会商治理工作,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问题,全力保障治理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同时,据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还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黑臭河渠综合治理后日常管护工作的通知》和《成都市河渠水环境检查考核细则(试行)》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坚持府河等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与管护联席会议制度,着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在治理过程中,成都市民的监督和参与非常重要。据了解,2015年,成都市水务局、市环保局分别在门户网站公布了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名称、水体类型、起始坐标、水体长度、黑臭级别、水质状况、治理责任人及达标期限,同时按要求报住建部纳入了“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进行动态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