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400-633-4033
跨越秦岭的携手 成都西安合作走好“一带一路”
2017-03-06 10:14:41  |  新闻中心 都市生活成都头条 

【西安经验】

从不足100亿到突破700亿 科技大市场让技术成果飞跃

西安的技术成果交易额,从2010年的98.7亿元到2015年突破700亿元,跃居副省级城市第一。期间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不能不提——2011年4月,由西安市科技局和高新区管委会共建的西安科技大市场建成运营。其主要功能就是汇聚全市、全省科技资源信息,推动整个科技资源与企业对接,从而推动科技成果转移孵化。

那么,西安科技大市场是如何搭建的呢?“主要包括了搭平台、出政策、建体系三大方面。”科技大市场服务中心副主任黄海东告诉记者,科技大市场这个平台搭建是采用一种混合模式,即以政府为主的非营利的公共服务平台与以企业为主的市场化、营利的对接平台统一集成在科技大市场体系之内。

针对市场机制有很难发挥作用的“缝隙”,科技大市场主要依靠系列配套政策弥补,让市场利益和政策利益双重加持,去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据黄海东介绍,如在促进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开放共享方面,出台了“双补贴”政策,不仅向社会开放仪器设备资源的高校院所、军工单位和大型科技企业可以获得奖励,使用的中小创新创业企业也可享受补贴。而目前,汇聚在平台上价值超过30万元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达到了1万多台(套)。

在建体系方面,科技大市场更是培育了一批社会化的科技服务机构,围绕整个科技创新形成了一个较完善的科技服务生态体系。

“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是要建成西部最大的技术交易市场。”提及科技大市场的未来走向,黄海东告诉记者,在全市层面,还将对科技大市场、金融大市场、人才大市场进行整合,全力打造服务科技创新全链条的西安科创大走廊。

【记者手记】

一道秦岭,分隔南北,让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隔山相望,也让这两大平原孕育的城市——西安和成都,分属西北、西南。虽有着不同的气候水土、方言民俗,却也有着太多的相似。

都是一样的千年古都,历史的沧桑沉淀出两座城市特有的厚重感。西安,是十三朝古都,在这里,汉唐盛世奏响了历史华章;成都,2000多年城名未改、城址未变,在这里,也上演了汉末三国的英雄史诗。

都是一样的现代名城,创新驱动下的两座城市显现出年轻的活力。西安,在经济综合实力跃入新量级后,谋求五年新发展,正奋力谱写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新篇章;成都,在经济总量迈上“万亿级”之后,面对新的历史阶段,开启了奋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新征程。

西安之行,我们感受到她的古韵,也看见了她的新貌,一路采访下来,感触最深的还是在城市发展之下涌动的科创力量。作为国内唯一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这座集聚着雄厚国防科技工业实力和众多高校科研院所的城市,在让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的过程中,有魄力、有举措、有实效。创新,是驱动城市发展的第一动力。以此为“引擎”的西安,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能够跑出令人惊叹的“西安速度”。

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纵使秦岭也隔不断两地数千年的情谊。在我们的街头采访中,与成都市民一样,年底西成高铁开通也记挂在西安市民的心里。届时,两地时空距离将拉近到三个小时,再无须历千里栈道、经剑门之险,成都到西安,便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本文共4页 1234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张魁勇 徐璨
点击阅读更多【兄弟城市】新闻
福州市党政代表团来成都考察
六方“落子”加快建设 郑州逐鹿中原走向国际
六方“落子”加快建设 郑州逐鹿中原走向国际
首批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先行者天津:融入大战略闯出新天地
首批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先行者天津:融入大战略闯出新天地
沈阳:不惧冰寒天气的热力城市 闯出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新路
沈阳:不惧冰寒天气的热力城市 闯出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新路
跨越秦岭的携手 成都西安合作走好“一带一路”
跨越秦岭的携手 成都西安合作走好“一带一路”
[下篇文章] 人大首场新闻发布会 成都传媒集团记者获得首问
[上篇文章] 成都日报评论:释放成都创新基因的巨大能量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