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狠抓科研和成果转化,用科技武装成都现代农业
2017-07-02 15:58:12  |  新闻中心 成都商界财经消息 

这片看起来有些奇怪的黄瓜园,采用的是市农林科学院“瓜类作物轻简高效双断根嫁接技术研究与应用”的最新科研成果,而这项看似简单的技术,竟然带动了100多万菜农增收,为西南地区150.66万亩瓜类蔬菜基地增收节支20.3亿元!在201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的科技成果鉴定中,专家组给出了极高的评价:本研究成果整体上居国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其中早春双断根嫁接苗促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也因此获得了“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同时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的,还有“甜樱桃、李和枣优质高效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据悉,紧紧围绕成都都市现代农业需求,该院近年来狠抓科技攻关,今年申报发明专利6项,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项,选育的两个水稻新品种蓉优33、蓉7优520通过国家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自主研发的《蚯蚓氨基酸营养液对仔猪生长性能和免疫力的影响研究》和《生物链循环综合利用技术》两项科技成果获得崇州市科技进步优秀奖;由园艺研究所科技人员刘磊第一完成人完成的科技论文首次在国际知名刊物《环境进展与可持续能源》上发表。

推进成果落地 科技变成“生产力”

温江区永宁镇八角村一片苗木基地,乍一看上去跟周边普通的苗圃没什么两样,可仔细一看,花木下面,一个个圆圆的蘑菇已探出了脑袋。“全靠曾老师教我们种植食用菌,每亩每年多出4000多元的纯利润!”苗木种植户李建感激地说。

花木下面套种的,是超市里才能见到的大球盖菇,而李建口中的曾老师,是在成都市鼎鼎有名的市农林科学院食用菌专家曾先富。据介绍,由于经济结构调整,成都市花木经济面临转型和升级发展的重大问题,广大花木种植区迫切需要建立新型的林下经济模式。自2015年以来,潜心研究食用菌多年的曾先富在温江开展了林下食用菌种植技术攻关,最终选择了2个主推品种,创新集成了系统化的栽培技术,林下大球盖菇的种植取得了成功,每亩平均产值达8000元以上,部分高达上万元,每亩纯收入4000元以上,部分高达6000元以上。2016—2017年,林下食用菌在温江区、崇州市、郫都区和金堂县等地,共计推广3000多亩,实现产值2400多万元,花木种植户纯增收1200多万元。

不仅是食用菌,在狠抓科研的同时,成都市农林科学院还着力推动科技成果落地和服务。该院集成创新了适合成都地区的“稻-虾”“稻-鱼”“稻-鸭-鱼”等7种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及其技术体系,2017年在成都市所有的郊县(市)县推广10万亩以上,新增经济效益3亿元以上;研制的“农作物周年机械化生产技术”在全市平丘区全面应用,年推广面积达200万亩以上,亩节本增效300元以上……

本文共2页 12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陈泳 李萌
点击阅读更多【现代农业】新闻
“桂中粮仓”来宾市象州县早稻开镰 机械化作业助丰收
“桂中粮仓”来宾市象州县早稻开镰 机械化作业助丰收
韩国农业学家李东宣(LEE DONGSUN)云南逐梦17年:“只为研究一粒稻”
2023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三亚举行 发布中国种子质量报告-玉米
2023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三亚举行 发布中国种子质量报告-玉米
2022年江西(吉安)现代农业产业合作暨第十届赣台基层农会交流恳谈会举行
陆霖数字科技:一颗小番茄,品味大不同
陆霖数字科技:一颗小番茄,品味大不同
成都首批8334箱菌棒出口欧盟 农业对外开放再次取得重大突破
中国·金阳青花椒白魔芋产业峰会在成都召开
简阳市德青源现代蛋鸡产业示范项目开工投资10亿元
[下篇文章] 成华区与川大华西医院举办大型联合义诊活动
[上篇文章] 四川全省法院一年来审理涉毒案件9307件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