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要重塑产业经济地理,打造有机融合、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链生态圈。
要着眼城市产业发展战略目标,优化城市产业空间布局,着力构建以龙泉山脉为中心,南北双向拓延、东西两侧发展的战略空间布局;着眼城市均衡发展和外溢能力提升,优化中心城区布局,打破圈层结构,将中心城区范围扩大至原一二圈层的11个行政区加高新区、天府新区,形成“中心城区+郊区新城”的空间层次;着眼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优化产业功能区布局,在全市统筹布局建设66个主导产业明确、专业分工合理、差异发展鲜明的产业功能区。
要坚持以科学规划引领城市空间优化,推动城市产业高点起步高位布局。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师法自然、守正出新、登高谋远”,高水平开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编制重点区域规划、重点功能区控制性详规,开展产业新城城市设计,为城市发展提供蓝图指引和路径遵循。
要坚持以重大功能设施引导城市产业布局,推动优势资源优质企业向城市功能区和产业新城集聚。强化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新格局,大力实施轨道交通加速成网计划;强化高快速路网建设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形成市域1小时交通圈、成都平原经济区2小时交通圈;强化公共服务配套建设,落实“先公建后产业”原则。
要坚持以产业新城为核心构建产业生态圈,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以建设产业新城为目标,加快推动园区专业化品牌化建设,促进企业多维协作,推进产城融合,集成构建产业生态圈,推动产业园区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生产服务消费等多功能的城市型经济转型。
要坚持以产业链垂直整合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着眼“补前端”提升就地配套率,着眼“强中端”实行全链条布局,着眼“延后端”提高产业附加值,扭转“有企无业、有业无链”的被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