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400-633-4033
富含成功土壤的成都是“蓉漂族”的“圆梦之城”
2017-07-16 17:04:54  |  新闻中心 成都商界财经消息 

陈卓建说,他的任务是微波通信项目的推广运营。来成都之前,他曾考虑过许多困难,比如技术起点低、人才匮乏等等,可当他真正来到这里后,才发现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底子足,这是我对成都的第一印象!”他告诉记者,那时候公司组建团队,需要大量人才,而在当时,这个项目在成都才刚起步,还属于新事物,“但没想到的是,成都这方面的人才却很多,尤其是一些高校已经有了关于微波通信的论文和技术成果,这对于我们的团队建设来说非常重要!”后来的事实证明,正是这些和他拥有相同理想和技术的伙伴,帮助他在未来的工作中取得了不断突破和成功。

陈卓建认为,对于企业发展而言,一个地区的人才资源要素供给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方面,成都的匹配度和获取度都很高,相信这也是这么多500强企业愿意选择成都的重要因素之一。”

优越的发展环境

是实现梦想的基石

这些年来,陈卓建在成都可谓做出了一番成绩,要不是听他介绍,很多外行还不知道成都在微波通信领域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作为一家世界500强的企业,能把项目重心放在成都,可见我们对这座城市的重视程度!”

当然,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陈卓建对此感触颇深,他告诉记者,几年前公司与另外一家业内知名企业强强联手,开发新项目,创建新团队,需要引进大量人才,“而在当时,人才竞争很激烈,尤其是一些老牌一线城市,仍然是很多大学生和创业者的首选。”这种情况下,政府为企业提供了大力的政策扶持,让员工们得到了实惠和鼓励,这样一来公司即便和北上广的企业相比,也具备了强大的吸引力,“政府一搭手,相当于帮我们拓宽了人才引进渠道,尤其是高端人才的不断引进,给企业发展注入了活力。”他说,那年在政策扶持下,别说本地高校,就连很多北上广名校的学生都选择来成都就业。

陈卓建说,这12年来,成都的信息产业发展环境也得到了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来成都创业,也坚信在成都能够立业,“这些年来,走出我们团队的人也有很多,他们大都选择留在成都,要么自主创业,要么进入软件园,现在看来,都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在成都的12年里,陈卓建有了自己的家,还有了可爱的孩子,“我的大部分成就都是在成都获得的,可以说这座城市就是我的圆梦之城!”

如今,成都的创业环境越来越好,尤其是新发布的“产业新政50条”,更是为不少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创造了机遇。陈卓建说,这50条中他最看重的是对人才的扶持和培养,其中的每一条政策都展示了成都满满的信心和诚意,“国际顶尖人才(团队)来蓉创新创业,可获得最高1亿元综合资助,这样的激励措施无疑是有巨大吸引力的,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奠定非常好的基础。”此外,发放“蓉城人才绿卡”、加强人才住房保障、开展全民技术技能培训等等,也是非常重要的措施,“在我看来,这些优越的发展环境就是他们实现梦想的基石!”

本报记者 杨甦 图片由陈卓建本人提供

本文共2页 12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杨甦
点击阅读更多【蓉漂】新闻
“助力未来之路 引领梦想起航”2021在蓉港澳台侨大学生求职培训分享会在成都举行
比利时“蓉漂”巧克力工匠汤姆:愿架起比中文化交流的“甜蜜”桥梁
比利时“蓉漂”巧克力工匠汤姆:愿架起比中文化交流的“甜蜜”桥梁
丹尼尔:“不走寻常路”的保加利亚“蓉漂”理发师
外籍“蓉漂”青年:“生活在成都,我感到十分幸运”
外籍“蓉漂”青年:“生活在成都,我感到十分幸运”
“成都人才新政”实施近两年27.5万“蓉漂”在成都扎根
“成都人才新政”实施近两年27.5万“蓉漂”在成都扎根
2018“蓉漂”人才荟走进北京系列活动在京举行 线上线下合力吸引大批名校生
2018“蓉漂”人才荟走进北京系列活动在京举行 线上线下合力吸引大批名校生
“诸葛创意集市”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西区开肆
西南交大教授邹喜华:来蓉二十年 致力打破新一代通信瓶颈
西南交大教授邹喜华:来蓉二十年 致力打破新一代通信瓶颈
[下篇文章] 成都天府国际空港新城美丽新家园主题巡演启动
[上篇文章] 2017成都小升初已可上网查去向 新生须21日前到校报到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