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创新要素供给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昨日,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成都“产业新政50条”系列新闻发布第四场——“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政策措施实施细则”新闻发布会,重磅发布《关于创新要素供给培育产业生态提升国家中心城市产业能级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措施的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科技成果转化十条”)和《关于创新要素供给培育产业生态提升国家中心城市产业能级知识产权政策措施的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知识产权十条”)两个配套文件,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对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推动作用。市科技局等单位负责人针对政策进行了解读。
【科技成果转化十条·解读】
最高2亿元支持建立
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
成都高校院所创新资源集聚,拥有高校56所、国家级研发机构30余家、国家级研发平台87个,轨道交通、高分子材料等学科全国领先,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自主创新成果。此次出台的“科技成果转化十条”,从科技成果供给、成果转移和成果承接3个方面,全面覆盖了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针对关键问题症结,形成了10项针对性措施。
更加注重强化
高校院所要素供给能力
高校院所聚集了大量的优秀科技人才,拥有先进的科研设备,形成了大量的科研成果,但由于与市场的脱节,不少科技成果“束之高阁”,缺乏市场化应用的价值。为此,“科技成果转化十条”注重激发高校内生动力和活力,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的有机融合,有效增强科技成果供给能力。
最高2亿元支持共建新型产研院
成都将支持建设市级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最高2亿元支持高校院所、龙头企业、投资机构联合共建新型产研院。鼓励在蓉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科技成果工程化研究开发,最高给予50万元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