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橙色书包标记听障儿童是关爱还是伤害? 专家:不妥
2017-09-20 10:45:01  |  新闻中心 都市生活蓉城百态 

提高听障儿童受侵害几率

一些观点认为,“被标签化”后,甚至会提高听障儿童受到侵害的几率。作为扎根于农村基层的公益人士,中江县爱加一公益社团理事长吕歆妍认为,“橙色书包”的活动在一些大城市或许比较管用,但在农村,这样扩大听障儿童的身份辨识,反而暴露了他们的缺陷,让违法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机,将加大这部分儿童受到侵犯、拐卖等伤害的可能。

使孩子们在被可怜中成长

北京语聆听障儿童家长服务中心主任洪浩猛更是实名在微博上斥责“橙色书包”为“2017年最不贴人气、最愚蠢的创意”。他表示,改变社会对听障孩子“弱”的观念,让孩子脱离特殊,是听障儿童家长一直努力的方向,这样才能给孩子公平公正的社会地位。但这样“愚蠢的公益活动”能摧毁他们多年的努力,使孩子们在被照顾、被可怜中成长。

家长不希望孩子缺陷暴露

吴玉芹是成都市成华区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同时她还有一个失聪的儿子。接触残疾儿童超过20年,她认为“橙色书包”引发社会对特殊儿童的关注值得肯定,但“标签化”的问题不可避免。“学校和家长会教孩子们基本的交通规则,他们懂‘走斑马线、红灯行、绿灯停’,其实并不需要司机特意让行。他们最需要的是社会大众的理解和包容,而不是过度关怀。”吴玉芹说,她的儿子曾拒绝佩戴显眼的耳背式助听器,希望换个小的、不易被发现的设备,“这说明他内心希望隐藏自己听障的问题。”

该观点也得到了网友的赞同,一名网友表示,自己也是听障儿童的家长,目标是让孩子以普通人的身份回归主流社会,而非感到自己是“弱者”,需要特殊化,甚至被打着听障的标记走在马路上。

B面

标签化?

会让听障儿童受到区别对待,从而造成其心理负担,甚至更容易遭到不法分子侵害。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刘继同则表示,是否给儿童“标签化”,以及是否带来耻辱感要在实际的背景下分析,如果现有的社会服务条件和技术能够让听障儿童既隐藏身份,又能获得出行安全,那当然选择保护他们的缺陷问题。反之,“橙色书包”不失为一个扩大社会关注的方式。

发起者回应

认识到不同

能更好地互相理解和帮助

对此,成都商报记者电话联系了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其工作人员表示在该活动发起前,内部曾考虑过可能带来的“标签化”问题,但正因为考虑到听障儿童的特殊性,“想要让大家意识到这个群体的特殊性,进而才能知道如何去帮助他们。”

“标签其实是个伪命题,我们的出发点是让大家认识到不同,反而能更好地互相理解和帮助,才能达到共同的幸福。如果觉得没有问题,为什么还会有特殊教育学校呢?城市里有盲道、残疾人扶梯,还有一些特殊的标志,包括拐杖。所以歧视永远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来源于人心。”

该人员认为,对于听障儿童的家长来说,听力损失的孩子过马路时处于更危险的状态,没有比生命安全更重要的,相信人们会做出选择。而对于人们希望残疾儿童“去特殊性,回归普通自然”的呼吁,该工作人员说,“这是我们全社会倡导的愿望,也是我们积极探索尝试的。不能因为说盲人、孕妇跟我们一样,就不为他们设置盲道或者让座。”

本文共4页 1234
来源 成都商报  |   作者 赵瑜
点击阅读更多【橙色书包】新闻
橙色书包标记听障儿童是关爱还是伤害? 专家:不妥
[下篇文章] 经营11年的好百年将关门 富森美家居接盘 HOLA特力和乐另寻新店
[上篇文章] 成都外卖小哥新进人员须考试还要视频学习 满分通过才能接单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